-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和继圣
和继圣(1862-1942年),字绍孔,云南丽江人,纳西族,民国陆军中将,曾任贵州省清乡司令、代理省长。父亲曾任清军都尉。受父影响,少时好习武艺,清末考取武秀才,后到贵州镇远总兵和耀曾处谋事。初为弁目,因能吃苦耐劳,办事干练,勇猛善战,深得和耀曾赏识。
-
高玉柱
高玉柱(1906-1942. 5),女,原名高擎宇,纳西族。陆军少将丽江市永胜县城人,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生。其父高长钦,北胜州最后一名世袭土司。
-
方国瑜
方国瑜(1903—1983),字瑞丞,纳西族,教授,当代著名社会科学家、教育家,九三学社成员。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五一街人。历任编辑、教授、系主任、文法学院院长和云南通志馆的编审、审定、续修委员及云南省民委委员、全国人大民委委员、省博物馆筹委会副主任、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云南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副组长、九三学社云南省工委副主任等职。
-
戴汝吉
戴汝吉(1922—1983),纳西族,丽江古城文治村(今古城区大研街道五一社区)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戴汝吉率领率17勇士,夜袭水原城,捣毁敌指挥部,全歼美军宪兵一个排,毁敌车七辆,迫使美军撤出水原城,立下卓著战功。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先后为戴汝吉记大功一次、三等功一次,授予“人民功臣”、“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三级国旗勋章”一枚、“军功章”一枚。
-
纳西族舞蹈
纳西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唐代和元代的志书就有“男女皆披羊皮,俗好饮酒歌舞”,以及“男女动数百,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的记载。纳西族代表音乐有丽江古乐、丽江洞经音乐等。
-
纳西族文字
纳西族由祭司东巴用来书写经书的两种文字,一种是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语称之为“斯究鲁究”(ser jel lv jel),意思是“木石上的痕记”(又译为“木石之标记”或“木石之记录”),绝大多数的东巴经用这种文字写成。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罕见仍使用着的原始象形文字,它比图画进步,但又比已属于表意文字发展阶段的甲骨文原始,是属于图画记事和表意文字中间发展阶段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所使用的另一种文字称“格巴”(ggeq bbaq),它是一种表词的音节文字,当文字记录语言时严格保持字和词相对应。
-
纳西族文学
东巴经不仅是纳西先民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集纳西族古典文学大成的宝库。纳西族的古老神话、史诗、传说、故事谣谚,都被东巴们用象形文字记录在东巴经中。
-
纳西族宗教信仰
纳西族是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 既信仰本民族的本土宗教——东巴教,也信仰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信众最多的是东巴教。
-
纳西族音乐
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区。过去信仰多神的东巴教,部分人信仰嘛教。纳西族的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和器乐3类。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中国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滇西北的中甸、宁蒗、维西和四川省的盐源、木里以及西藏自治区的芒康等地。人口245154人(1982年统计)。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区。过去信仰多神的东巴教,部分人信仰嘛教。纳西族的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和器乐3类。
-
纳西族饮食
纳西族人民多在丽江,位于青藏高原南端, 地势高峻、山川雄伟、峰奇谷秀、物产丰富。纳西族是一个善于接受先进文化的民族。如纳西族的烹调技艺,既深受汉、藏民族的影响,又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酥油茶成为纳西族的传统莱点就是一例。饮食特点纳西族日食三餐,早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丽江粑粑是纳西族的特色饮食,当地有"丽江粑粑合庆酒"的说法。丽江粑粑油腻香脆,吃时佐以炒洋芋或白菜汤,有时也吃酥油茶、奶渣及糌粑。午餐和晚餐常有一两道炒菜或咸菜,爱吃牛肉汤锅和千巴。每家都会腌制酱菜、豆豌和卤腐,嗜好酸辣。肉食以猪为主,兼及牛羊、鸡鸭和野味,腌制的"琵琶猪"远近闻名,可存放十余年不变质。
-
纳西族语言
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区。过去信仰多神的东巴教,部分人信仰嘛教。纳西族的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和器乐3类。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中国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滇西北的中甸、宁蒗、维西和四川省的盐源、木里以及西藏自治区的芒康等地。人口245154人(1982年统计)。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区。过去信仰多神的东巴教,部分人信仰嘛教。纳西族的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和器乐3类。
-
纳西族丧葬风俗
纳西族因生活的地区多在高原坝区及大江大河的河谷地带,交通不便利,加之纳西族固有的传统文化观念,造成了各地丧葬礼俗的不同,大体步骤如下:第一,临终前的尽孝礼“及”放含口”接气的习俗。第二,“停灵”,报丧及有关礼仪。第三,入棺、送魂的习俗。第四,守孝及“鸡鸣哭祭”。第五,出殡,丧宴及有关礼仪。第六,入葬、复丧及其它礼仪。
-
纳西族建筑
纳西族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
纳西族婚俗
纳西族主要聚居区结婚一般都要经过订亲、请新娘、举行婚礼的程序。过去有少数“抢婚”和“兄亡纳嫂”的“转房”婚俗,同姓不同宗的人可以通婚,但同一“崇窝”(宗族)之间禁止通婚;姑舅表和姨表优先婚是过去比较流行的习俗。
-
纳西族绘画与壁画
东巴绘画可分为木牌画、竹笔画、纸牌画和卷轴画。木牌画分尖头形和平头形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