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纳西族服饰
丽江一带纳西族男子服饰与当地汉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肩,中甸一带的穿大襟长衫,着过膝肥腿裤,腰系羊皮兜,扎绑腿。宁蒗、永宁、盐源、木里地区的男子,上穿短衫,下着长裤,宁蒗一带的男子还喜戴手镯,老人穿麻布无领长衫,外加青布坎肩,系腰带。近几十年来穿藏服者渐多。纳西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丽江纳西族妇女穿长过膝、宽腰、大袖的大褂,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披羊皮披肩。宁蒗纳西族妇女穿短衫,下系长可及地的百褶裙,披羊皮,裹青布头巾,戴金、银、玉、石等制作的耳环和手镯,并喜欢束“羊皮带”或“围腰带”。羊皮带用棉布制成,每根长约四尺半,宽约二寸,使用时必须是成对的。围腰带非常精致,在节日才系。
-
纳西族传统节日
祭天,是纳西族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也是纳西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在正月间举行。此外,纳西族还有新年、棒棒会三朵节 、七月骡马会、“烧包”节等。
-
纳西族天文历法
根据《东巴经》的记载,古代关于天象的专有名词即有数十种之多。《创世纪》里还出现了专管气象、星辰和历法的忍劳、苏陀、尼罗、吉阿等人的名字;从《巴格图》和《十二生肖的来历》等经书上看,纳西族早就对四方四隅(类似汉族的八卦)有了较为明确的概念;确定了二十八宿的方位和用阴阳“精畏”(“五行”)配合十二生肖推算六十花甲的方法;创制了以月亮圆缺定月,每月三十天,一年十二个月,共三百六十天的历法,并用十二属相来记日、记月和记年。民间还从对天象及生物活动观察,摸出一套关于风、雨、花、雪,以及布谷鸟、野鸭、大雁、白鹤等的活动规律,来分别季节的特征,不误农时地进行农事活动。
-
纳西族简史
纳西族简史主要介绍了纳西族的名称 、历史、社会结构、人口、经济的情况。
-
纳西族概况
纳西族(Naxi minority)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纳西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纳西族中家族组织普遍存在,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泸沽湖地区纳日人(摩梭人)的亲族组织保持着比较古老的特征,纳西文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纳西族的人口数为323767人。
-
朱湘
朱湘(1904-1933),男,字子流,苗族,太湖县弥驼寺百草林(长岭村)人,著名诗人。
-
张一尊
张一尊(1902.1-1973.3)学名耀定,曾用名铁湘,苗族,湖南省乾城县(今吉首市)太平乡人,系湖南省知名画家。其祖父为清末秀才,父亲为自耕农,后转做商贩,家境较殷实。他自幼爱马,画马,学马叫,学马打滚,大家都叫他“马迷”。1922年从沅陵联中毕业后到长沙考入武卫军事学兵营。后从军,任过连长、营长、少校副官、中校主任、上校科长。代表作有《三骏图》、《八骏图》、《万马奔腾》等,被誉为中国画马“四杰”之一,有“北徐(徐悲鸿)南张”美誉。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省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省分会主席。1902年1月逝世日期1973年3月。
-
张秀眉
张秀眉(1823-1872),原名宝兄,苗族,张秀眉原名宝兄,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领袖。贵州台拱厅(今台江)仰冈寨人。咸丰年初,苗族地区灾荒,无力缴纳军粮款,被迫联合众人于咸丰五年(1855)歃血盟誓起义。围攻台拱厅城,打死州吏吴复。攻击各地清宫汛堡。攻占丹江厅城。六年,相继占领台拱、黄平、清江、清平等厅州县,与侗族义军合攻古州(今榕江)厅城。经过三年战斗,义军控制贵州东南部苗族聚居的大部地区。同治七年(1868),义军抗击贵州、湖南、四川、广西数省清军围剿。九年(1870),清军攻占台拱、丹江、凯里。退守雷公山。十一年(1872),在乌东与席宝田部激战,兵败被俘,解往长沙被杀害。
-
亚鲁王
亚鲁王,苗族的第十八代王,是一个具有神性的苗人首领。他从小以商人身份被派到其他部落去接受一个苗王所应当具备的各种技艺、文化,逐渐成长为一个精通巫术及其所蕴含的天文地理、冶炼等知识的奇人。在生活上,他享有普通苗人不可能享有的王族待遇,他有7个妻子和几十个儿子。而其中的14个儿子都继承了他的骁勇并与他一样毕生征战。亚鲁王”与“杨鲁”“牙鲁”是同一个人,“亚”“杨”“牙”都不是姓氏,而是祖先的意思。
-
项崇周
项崇周(公元1856(丙辰年)-1914年(甲寅年),苗族,云南省麻栗坡县人,十九世纪中越边境抗法英雄。项崇周是清光绪年间抗法斗争的首领,1884年(光绪10年),中法战争发生后,组织瑶、壮、汉等族农民军,与法国侵略者展开斗争,伏击或袭击侵略军,摧毁法军哨所,1887年,在高蓬伏击法军,获胜。1888年,在清水河伏击战中大胜,迫使法军停止偷移界碑。1894年,法军派人到勐洞购买土地,遭到项崇周的严辞拒绝。1895年,法军收买越南人行刺未遂,清廷以功授予“边防管带”。1902年(光绪28年),赐锦旗嘉勉,誉之为“边防如铁桶,苗中之豪杰”。
-
吴绍周
吴绍周(1902—1966),贵州天柱县瓮洞人,苗族。七七事变后,任国民政府军八十九师二六五旅长,调磁县、安阳等地抗日,在南口击退日军板垣师团,在漳河反击战中突破土肥原师团围攻,获四等宝鼎勋章。1938年调任110师师长,在台儿庄、峄县和枣庄一带狙击日寇,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台儿庄战役,1940年获三等云麾勋章。1945年,任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八十五军军长,在河南西峡口和重阳店的两次战斗中,率部歼敌2000余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战马800余匹,战车数十辆,枪械数千支,第二次荣获三等云麾勋章。1962年担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1966年在长沙病逝。
-
吴德俊
吴德俊(1907-1983),苗族。贵州省凯里市舟溪乡舟南村甘超寨人。吴德俊出身于农民家庭,身材魁梧,力大过人,伸张正义,仗义疏财,是当地公认的苗族领袖。
-
滕代远
滕代远(1904-1974),男,苗族,湖南麻阳县岩门镇王代瑁坡人。是令人崇敬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军队的缔造者,新中国铁道事业的奠基人。
-
陶新春
陶新春(1825—1867),原名陶正春,又名陶虎,苗族,贵州威宁人,太平天国革命时期黔西北苗族人民起义的著名首领。
-
唐维纶
唐维纶(1918.9—2016.12),苗族,茅坪下寨人。民国29年(1940)考取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44年7月毕业,获工程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