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这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进一步推动形成了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价值思维和情感意蕴,有必要从文化、价值、情感三个维度深刻认识其蕴含的学理基础。
-
影像为媒,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航拍纪录片《航拍中国》新疆篇、西藏篇等,从空中视角俯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展示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带来视听和心灵的双重震撼。芒果TV自制的纪录片《石榴花开》融合“网络直播”“VLOG日记”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政策关怀下取得的巨大成就,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观赏体验。近年来,一批以纪实影像记录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社会变化、人文景观和少数民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情况的纪录片作品因新颖的切入视角和表现形式,获得了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点赞。总结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我们发现推进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传播精准深入,应创新创作理念,结合新媒体传播形式,建构多维立体的内容体系。
-
理解民族团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的三个维度
2021年1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现予公布,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现予公布,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主席团公告第二号
-
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2月15日至1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张春林在和田地区于田县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美好新疆汇聚磅礴力量。
-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8月17日上午10时,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赵勇、中央统战部民族工作局局长华彦龙、国家民委政策法规研究司司长张谋、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郭建民介绍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就与举措,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主持。
-
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共识
人民政协网8月2日电(记者 梁春武 吕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也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只有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和抵御一切精神方面的民族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道意识防线,汇集了各族群众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自觉和情感依赖,集中展现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
推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凝聚共识、团结奋进、共同繁荣的重大政治和社会工程,深嵌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整体过程中。坚持民心同向,坚持民利相连,坚持民情同融,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使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包容性更广、认同感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共同体。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五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回顾这五次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体、共同富裕、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等,“共同”一词成为高频词和核心词,而且明确提出“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
加强五项基础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南宁实践
近年来,南宁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建设,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社会基础、法治基础。
-
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民族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民族高校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
康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新春联谊活动启动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0日电 (刘忠俊 何启红 穷热)近日,康定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新春联谊活动启动,省内外援康工作队、省内定点帮扶单位、企业、村(社区)群众和宗教界人士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