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保安族婚恋
保安族的婚姻习俗,实行一夫一妻制,以前早婚现象比较普遍,一般是男 十七岁,女十五岁即可成婚,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媒人说合,现在早婚现象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托媒订婚习俗仍然盛行。
-
保安族文学
保安族文学可分为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保安族人民在生产生活的历史长河中,创作了不少反映本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社会风貌的传说故事。
-
保安族语言文字
保安族有自己的语言,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一支,比较接近于东乡语、土族语,它们的很多常用词汇基本相同。保安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汉文是通用汉字。
-
保安族节日
尔德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既是宗教节日,也是保安族的民族节日。 尔德节又称开斋节、肉孜节。
-
保安族建筑
保安族早期与藏族、土族的居住形式相同,以土木结构的土房为主。迁徙定居甘肃大河家后,保安族家庭居住形式也有所变化。
-
保安族饮食
保安族日常饮食多以小麦、青稞、玉米、豆子等加工制成的面食为主。
-
保安族信仰
保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青海同仁居住时,保安族就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不仅对保安族人民的精神领域,而且对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特别是对保安族的形成和民族凝聚力,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
保安族服饰
保安族起先与蒙古族相邻而居,服饰与蒙古族相似。
-
保安族简史
明朝统治者为了“守边防番”,在今青海同仁地区设置保安站、保安堡;万历年间,在同仁隆务地区设置“保安营”,并扩建为保安城,这时在包括同仁在内的河州一带落户的蒙古人、色目人仍然居多,“保安营”得到发展和扩大,保安地方的民族成分也发生了变化,以色目人后裔为基础,回族、蒙古族、藏族、汉族、土族等民族相邻共处,联姻结亲,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共同语言,大致在明朝中叶,自然融合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保安族。居住在保安城、下庄、尕撒尔一带的居民,自称“保安人”,周围的土族、藏族称其为“保安回”、“回回”。清同治元年迁徙到甘肃省积石山地区。1952年3月25日正式批准“保安族”为单一民族。
-
保安族概况
保安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其它各县和兰州市以及青海、新疆等地。民族语言为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和周围汉族、回族长时期的交往,保安语中汉语借词较多,通用汉文,以汉文作为社会交往的工具。 “保安”系本族自称。
-
匈奴族概况
匈奴,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将蒙恬赶出河套地区。匈奴在强盛的时侯,东破东胡,南并楼兰、河南王地,西击月氏与西域各国,北服丁零与西北的坚昆。
-
自文清
自文清(1967—)男,彝族,楚雄南华人,彝族语言文字学者,发明“云南规范彝文输入法”,使彝文以词组和句子的联想方式输入电脑,将彝文输入法往前推进了重要的一步。
-
沙马拉毅
沙马拉毅( 1953.10—)四川雷波人,彝族。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并留校,先后任教务处处长、副校长、硕士生导师,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制定了教育处机彝文编码方案,使彝文进入了现代化信息处理时代。
-
王天玺
王天玺 (1942年10月-2020年4月2日),男,云南云县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中国共产党员。著名民族理论家、民族法学家、社会科学与哲学专家,曾任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总编辑、云南省委副书记、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
-
伍精华
伍精华(彝族),男,四川省冕宁县人。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担任重要职位,出任中央委员,并出版了多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