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面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云南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指出,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核心要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核心要义是保护,“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要义是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国发展大局,整体理解把握,系统谋划推进,全面贯彻落实。“十四五”时期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首,是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加快发展,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民族团结一家亲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写入党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
在布洛陀史诗的形成过程中,不断强化的中华民族观念为壮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萌芽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布洛陀史诗中有关多民族经济交往、文化交流及制度交融等的记载都保存了相关信息。这成为壮族与其他民族共同创造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之历史佐证,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此外,搜集整理“布洛陀史诗”的历程也是对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再发现过程。
-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点、线、面、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我们党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与发展我们党近百年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和使命担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关系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工程、根基工程、民心工程。
-
创新观点面对面丨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了,让各族儿女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号角逐渐响彻神州大地。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无数英雄儿女“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前仆后继、抗日救亡,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生命赞歌,最终夺取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两个结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两个结合”的重要表述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遵循,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心理机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团结各族群众,共建共享新时代中国发展成果的关键路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社会表征,是在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共享性、差异性、可变性和可塑性。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起源、话语转变,可以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础,为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
国家民委研究部署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11月24日,国家民委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巴特尔出席会议并讲话。委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工作了发言。
-
各民族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
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这一关键词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昭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各民族意义上的“共同”,是中国共产党立足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实际,始终秉持的基本立场。
-
充分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共同性
共同体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形态之一,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依托、人类社会外在表现的典型形态之一。可以说,人类依靠共同体的力量、优势与智慧,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筚路蓝缕地走到今天。人类今天取得的各种伟大成就,应该归功于多种共同体的不懈努力和披荆前行。人们共同体往往具有多种属性,共同性是共同体所具有的基本属性之一。从学理角度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属性,具有多维度的基本特点。
-
人民日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正确把握民族工作的“四个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
正确把握“四个关系” 推动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我们要准确把握“四个关系”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全面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水平
-
【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统战工作要把握好“四个关系”
“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29日至30日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这项工作,要把握好“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的关系”、“潜绩和显绩的关系”、“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团结和斗争的关系”。把握好“四个关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统战工作规律方法的科学总结,为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提供了科学指引。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不断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
-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卫辉市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4月份在全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宗教政策法规集中宣传月“活动,其中4月28日为主题宣传日。市融媒体中心连续在云上卫辉和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刊登宗教政策法规内容,欢迎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