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傣族盒装象牙戥子
一般为傣族富有人家所有,常用来秤金银等贵重物品,通长30厘米,精致美观。
- 傣族盛水罐
- 傣族捕鱼器
- 傣族柚木桶
- 傣族竹编箩
- 傣族腰箩
- 傣族挑箩
- 傣族背箩
- 傣族米线筒
- 傣族十二月令
-
傣族稻作文化
德宏傣族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稻作文化。稻作生产的时间跨度为一整年,稻作生产中一般由女子负责插秧拔秧,男子负责挑秧犁田。耕作方式以引水灌溉为主,不施肥、浅耕,实行粗放的田间管理。
-
中华各民族园
中华各民族园内的景物
-
锡伯族传统居住习俗
在清代,西迁新疆的锡伯族按八旗编制成八个牛录为单位的聚落形式。每个牛录有二三百户不等。住房多是坐北朝南,用土坯筑成,多为人字形土坯斜顶房或木架结构斜顶房,通常三间,也有五间的,讲究对称。住房两边是杂物间,也有修建成厢房的。住室的窗户有各种雕刻图案,纸糊的窗户用剪纸装饰。房前屋后是果园和畜圈,每户都用小围墙把属于自家的房屋和园地围起来,形成既与左邻右舍接踵又独自成院的格式。庭院呈长方形,前院牲畜圈棚、草垛错落有致,整洁有序。后院一般是果园和菜园,自产自足。围墙周边种植榆、杨等用材树木。 锡伯族以西为贵,一般西屋由长辈住,过去屋内多是西南北“三环炕”,长辈睡南炕,晚辈、客人睡北炕,西炕用于供佛龛和放置柜-橱等,一般客人和家人不能坐卧。东屋为子媳起居,屋中近顶棚横有一根碗口粗的椽子,以吊小孩摇篮用。中间为堂屋,房间左右均砌有灶台,用以做饭兼烧炕。锡伯族历来崇尚多世同堂,分家须由父母操办盖房另立门户。
-
锡伯族展馆简介
锡伯族展馆简介
-
锡伯族饮食习俗
东北的锡伯族多食稻米、高粱和小米等,新疆的锡伯族则主食小麦,其中发面饼是新疆锡伯族几乎一日三餐之必备食品,称“锡伯大饼”。锡伯族特色食品还有全羊席、南瓜 蒸饺、韭菜盒子、杂烩菜等;样式丰富,口味特殊。忌食狗肉。全羊席:是锡伯族最具特色的肉类菜肴,锡伯语为“莫尔雪克”,意为“盛在碗里的菜肴”。按锡伯族人的习俗,款待特别尊贵的客人才会做。2009年,全羊席作为传统技艺类被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羊席是用羊新鲜的心、肝、肺、大肠、小肠、肾、舌、眼、耳、肚、蹄、血等分别剁碎加工成各种带汤的菜,盛在16个小碗里,每碗都盛满,随吃随添,始终保持热气腾腾,还要撒些切碎的香菜和葱花,看上去五颜六色,吃起来味道鲜美。席间还有各种蔬菜腌制的花花菜,这种菜有点酸、辣、咸的味道,吃起来清淡爽口,配上全羊席可谓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