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研究 ————以大理市万花社区为例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同年10月《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强调“把创建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连队等基层单位”,指明了今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任务和要求。2021年8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这个话语表述要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贯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始终的鲜明主线。本研究以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称号的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万花社区为田野点,主要讨论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问题。首先,介绍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城市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提出过程,分析了城市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基本内涵,是本文研究的主要背景。接着,本文的主体部分基于大理市万花社区的实地调查,从“六联”、“四创”、“一促进”三个方面深描了万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的创建情况、创建内容以及创建实效,总结了大理万花社区构建民族团结和谐社区的重要经验。最后,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为指导,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城市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意义,以及对其他民族地区类似的城市社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有益启示。本研究认为,大理市万花社区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成功创建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的典型案例,有着以“六联四创一促进”培育各族居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建模式,实现了社区各民族成员的团结互助和发展进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万花个案”对边疆民族地区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南宁市银海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的微融合研究
南宁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首府城市,是壮美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之范”。其原因在于民族团结进步中的微融合元素发生了强大的功能作用,从而形成了“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常三和”格局。本文以南宁市银海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微融合”个案。通过文献研究、参与观察等方法描述银海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的现状,挖掘其中存在的微融合元素,进而从微融合的视角探索银海社区民族团结融合生成的动因。其实质是:社会范畴的微融合组织营造出微融合生态环境,促使微融合粒子凝聚,实现微融合生态环境下的民族大团结。南宁市银海社区的微融合凝聚大团结经验,从微观层面反映了“民族在融合中共存”的原理,揭示了民族团结融合概念在实践工作中的“微”理由。
-
高中思想政治课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研究 ——以《政治生活》为例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过5000多年的发展,各族人民为实现祖国团结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关系。民族关系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立足于当今时代,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高中生正在作为时代的主力而蓬勃发展,因此在高中阶段对于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则极其重要,尤其对高中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其爱国主义的情怀具有长远意义。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自身特殊的学科性质和功能,立德树人的主要功能更决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民族团结知识教育。本文通过在呼和浩特某中学实习过程中,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学生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和教师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课中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分析总结出当前高中对于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优缺点,归纳总结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正文的撰写前,首先在绪论部分对于本文的研究基础,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研究内容等进行了阐述。本文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对本文的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对国内外学者对于民族、民族团结教育的概念界定等进行阐述。第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特殊价值,本章内容首先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其次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蕴含的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进行梳理,最后最后对于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有关政策进行梳理。第三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在本节内容首先对实习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进行访谈并归纳总结当前高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然后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归纳,最后浅析了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即为本论文最后一章节内容,在本节内容中,主要对于当前高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并以思想政治课必修二《政治生活》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教学设计。
-
社会工作介入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也得到不断改善。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青少年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作为我国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处地域具有一定民族特色。这种特殊性在互联网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使得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在思想及意识层面上容易出现差异与冲突。因此,注重并及时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思想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边疆民族地区的“青少年之家”服务项目为个案,以关系视角理论为指导,提炼了社会工作介入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策略:在个人层面回应个人需求、建构关系;在人际层面扩充同辈群体交际圈、促进交友融入;在社区层面搭建青少年社区互动平台,开展社区教育,促进社区融入。研究发现,涵盖个人、人际和社区三个层面的介入策略能有效促进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民族团结,培养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民族团结互助与融合,促进各族青少年的社区融入。在服务策略的实践取得上述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分别体现在服务的创新性不足、服务自主的局限性以及服务的专业性不足等方面。
-
列宁民族团结思想研究
列宁民族团结思想是列宁民族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列宁民族团结思想不仅对俄国无产阶级团结各族人民,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中国的党建工作、民族工作、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列宁民族团结思想是在反对帝国主义运动,反对资产阶级政权,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民族联合思想、民族平等思想、世界历史思想是该思想的理论来源;对沙皇压迫少数民族的痛恨以及十月革命前后的民族团结实践是其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列宁民族团结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愿紧密联盟、坚持民族平等、坚持民族自决、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通过发展生产力奠定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通过区域自治制度奠定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通过反对民族主义奠定民族团结的实践基础是民族团结的基本路径;实现各民族无产阶级的联合、无产阶级要同一切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各民族工人融合起来是民族团结的基本方法。列宁民族团结思想具有继承性、发展性、实践性、科学性的特点;坚持列宁民族团结思想不仅使苏联的民族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保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革命性,更促使苏联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放弃列宁民族团结思想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列宁民族团结思想奠定了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的理论基础、提供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论、推进了新发展阶段民族工作创新的内生力,对我国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研究
民族团结是民族进步和民族发展的基础。越是团结的民族,越能完成其他民族完不成的任务,取得其他民族无法取得的成绩。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更加重要。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搞好民族团结。党和国家历来都重视民族团结,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团结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历史状况、现实境况。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对凝聚民心、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我国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从渊源、内容、特征、意义和实践路径等方面梳理概括了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并由绪论、正文五部分和结语组成。文章梳理总结了目前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文章的创新和不足做了介绍,这为论文的初步写作和后期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部分,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思想、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民族团结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团结思想为指引追寻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第二部分,对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内容从目标追求、必由之路、政治保障、制度保障和思想根基五个层次进行了概述;第三部分,将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特征总结为真挚深厚的人民性、旗帜鲜明的党性、高瞻远瞩的战略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一脉相传的继承性、立足实际的创新性;第四部分,从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方面对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第五部分阐述了对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整体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从创新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载体、健全民族团结的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巩固民族团结的基础这四个方面归纳总结我们在民族团结实践中该如何推进其贯彻落实。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
“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主题雕塑创作中和谐统一的体现
纵观二十世纪到今天的民族团结主题雕塑创作,表现出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特征,汇聚了中华各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生活习惯以及民族习俗。我们应该带有创新性的雕塑理念融入民族团结题材雕塑创作中去,使民族团结题材雕塑创作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拥有创新性,让观众去近距离观看,去了解关于民族团结历史事件以及作者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本文主要从民族学、美术学、风格学的角度,立足于在中西方和谐统一美学指导下的文学与艺术创作作品,分析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雕塑中对于“和谐统一”的运用,如以袁晓岑《民族文化宫大厅浮雕——民族大团结》作品为例来分析民族团结主题雕塑中内容的和谐统一;以曹春生《鼓舞》作品为例分析民族团结主题雕塑形式的和谐统一;以个人创作过程为例,阐述和谐统一美学在“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主题雕塑创作实践应用与理论研究。民族团结是祖国和谐统一的重要内容与根本保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作为艺术作品创作,民族团结题材是当代雕塑艺术创作重要的主题之一,体现了雕塑家的民族情感和历史使命。民族团结主题雕塑创作由于其地域性、民族性以及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与时代价值,是中国雕塑艺术创作的重要领域。
-
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研究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就民族团结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是在承继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和”理念,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民族团结思想,总结和汲取民族团结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其主要内容包含八个方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情论;“基石”“生命线”和“最高利益”的价值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论;“文化认同为根本和长远”的认同论;“争取人心最关键最管用”的行动论;“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的保障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核心论。这一重要论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其原创性贡献主要体现在: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新地位、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新内涵、科学构建了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新方略。这一重要论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在理论上,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发展创新,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理论指导。在实践上,为当代我国民族关系的治理指明方向和道路,为世界其他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为发展中国家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方法论指导。
- 陇川县龙安村民族团结进步广场
- 陇川县龙安村的民居
- 陇川县龙安村建筑文化
-
户撒乡芒旦村芒旦佛寺内的祈福用品
有佛像、孔雀、飞杆等
-
户撒乡芒旦村芒旦佛寺
芒旦佛寺内的建筑
- 户撒乡芒旦村村口
- 陇川广山景颇寨民居上的图案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