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李元阳
李元阳(1497-1580),字仁甫,号中溪,白族,明代大理府太和县人。明代云南著名文学家、理学家。嘉靖五年中进士。
-
杨士云
杨士云,生卒年不详,白族,字从龙,号弘山。明朝时期大理喜洲人。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应云南乡试中举,获第一名解元,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后转给事中。
-
高泰祥
高泰祥,生卒年不详,高泰祥又名高祥,白族先民,第二十世大理国王段智祥时期相国(宰相),大理国抗元主将。史称“当时举贤育才,时和年丰,称治国焉”。历任第二十一世国王段祥兴、第二十二世国王段兴智相国。公元1253年(宋理宗宝佑无年,元宪宗三年),忽必烈率十万蒙古兵攻大理,极力主战,杀蒙古招降使者,后兵败被俘,临刑坚贞不屈,忽必烈称为忠臣。
-
高禾
高禾,生卒年不详,又名高(泰)和、高逾城和,南宋时期的大理国重臣,白族先民,是当时大理国相国高祥之弟。抗元将领,1244年蒙古军入侵大理国,高禾率部抵抗。在丽江九河与蒙古军队激战,不幸阵亡。
-
段功
段功(1312年—1365年),亦称信苴功,云南大理人,白族。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之后裔,元灭大理国后封段氏为世袭大理总管。段功乃段隆之子,段光之胞弟。
-
高量成
高量成,生卒年不详,白族先民,生活于大理国时期(大约北宋末与南宋初期)。云南昆明人,大理国布燮(相国)高泰明之孙,楚雄领主高明量之子。生于住威楚德江城。叔父高明清为三十七部叛军杀于鄯阐后,出任相国,兴兵镇压三十七蛮部反抗。最后让相位于从子高寿贞,自号“中国公”。在职期间,威楚成为大理国另一政治中心,“四夷八蛮,聚会于此”,国内八方诸侯,亦在此会盟。
-
董泽
董泽(1888-1972),字雨苍,白族,云南省云龙县宝丰人。云南大学第一任校长、白族教育家,1925年获得“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称号。
-
王乐宽
王乐宽,白族先民,生卒年不详,原名王宽,唐朝天宝时期南诏英勇善战的名将,立战功得金披虎皮,白语“虎”为“乐”,故更名为王乐宽。王盛、王乐、王乐宽祖孙三代镇守外南关,为南诏立下赫赫战功,王乐宽战绩“德化碑”均有记载。他们死后,当地白族老百姓把他们敬为本主,历代祭祀至今。
-
段宗榜
段宗榜,生卒年不详,又作段宗榜,唐朝时期南诏权臣,唐洱河地区(今云南洱海)人,或说汤池(在今宜良境)人。南诏国王丰祐时任清平官。
-
段思平
段思平(893年—944年),白族,大理太祖,大理喜睑(今喜洲)人 ,一说为剑川永榜人,大理国的缔造者、开国皇帝。
-
王嵯巅
王嵯巅(?—859年),白族先民,亦作王嵯颠、王苴颠、蒙嵯颠等,唐代南诏弄栋节度使。
-
白洁夫人
白洁夫人,生卒年不详,白族先民,唐朝邓赕诏诏主妻子,又称慈善夫人,唐开元年间人。原籍浪穹诏(今大理市洱源县),后嫁与邓赕诏(今洱源县邓川)诏主为妻。
-
白族舞蹈
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白族先民之一的滇僰已将歌、舞、乐三者融为一体。至今流传在山区的各种原始舞蹈种类还有鸟兽类舞蹈、踏歌舞、巫舞、踩牛舞。人数不等,以步伐为节奏,以双手和身段的变化描述模仿鸟兽牲畜动作及人们采集、劳动行为。1984年的表演达12种之多。洱源西山对纯舞蹈有个专有名词叫“力格高”,老少皆喜,尤为少男少女热爱。表现内容与勒墨白族农事生产内容相同。舞蹈动作达16种。为一步插、二步插、互插、互旋转、四梅花、四相迎、五子登科、狮子纺麻、鸡反毛、老鹰展翅、前后跳、单双脚跳、快纵、搓衣洗线、羊羔吃奶、马踢脚等。
-
白族文字
白族有两种民族文字,即老白文和新白文。老白文是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白文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拼音文字。白族在长期使用汉语文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很早就开始借用汉字来记录白语,到南诏中后期,又通过增损汉字笔画域仿照汉字的造字法将汉字偏旁部首组合成字等办法,创造了“白文”,用来书写本民族的语言。这种文字历史上又称为“僰文”,为了和建国后创制的拼音白文相区别,又称“老白文”、“古白文”、“方块白文”或“汉字白文”。它是一种典型的汉字系文字。
-
白族文学
白族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民歌、叙事诗以及民间曲艺大本曲和吹吹腔等各类体裁的作品,它们构成白族文学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