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塔吉克族服饰
塔吉克族的服装以棉衣和夹衣为主,没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服装。成年男子一般戴黑绒圆高统“吐马克”帽,帽上绣有数道细花纹和一道花边,帽里用优质黑羔皮缝制,帽的下沿卷起,露出皮毛,青少年则带同样的白色帽。“吐马克”帽非常适宜高原山区使用,天气暖和时可以折起帽圈,天气寒冷时放下帽圈护住双耳和面颊。夏季塔吉克男子则戴白布缝制刺绣的谢伊达小圆帽。男子多穿套头的衬衣,外罩黑色袷袢(对襟长外套),系绣花腰带,冬季加穿大衣和不带布面的皮大衣。
-
塔吉克族出行
马、牦牛、骆驼、驴等驮畜是塔吉克人的重要交通工具。牦牛有“高原之舟”的美称,它在高原的交通运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牧民放牧或长途跋涉,一般都骑马,马具基本上是自制的,塔吉克人的很多竞技活动都与马有关,如叼羊、赛马、骑马射击和狩猎等 。
-
塔吉克族简史
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纪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操伊朗语的诸部族。这些部族在很早的时候就分布在我国天山以南的许多地方。11世纪时,突厥游牧部落将中亚地区操伊朗语、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统称为“塔吉克”。以后,“塔吉克”逐渐成为这一地区人民的民族自称。在历史上,自古就繁衍生息在新疆广大地区的塔吉克人,和不同时期从帕米尔西部东迁并定居塔什库尔干一带的塔吉克人,是我国塔吉克族的先民。
-
塔吉克族概况
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民族语言为塔吉克语,包括色勒库尔语和瓦罕语两大方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
-
张俊彦
张俊彦(1866-1912),字伯英,略阳城关人,清代贡生,同盟会会员。工书画,习武功,尤好读《孙子兵法》。1911年冬响应辛亥革命起义,在略阳筹划组织民团武装夺取仍在略阳执政的清朝政权,定次子张桐为总部联络员。
-
张海帆
张海帆(1915—1940),男,又名张鉴清,略阳城关人。早年在汉中联中和第五中学高中部读书,和中共地下党接触。1931年春,独赴南京金陵高中就读,因参与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后又考入上海大厦大学附属高中学习,在学校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张谔
张谔(1887--1953),字士如,略阳城关人,清代贡生。1910年在西安警官学堂学习时,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辛亥年秋,与西安师范学堂乡友康炳煕参加西安起义,同年底回到略阳,与其父张俊彦等人秘密串联,开展革命活动,并组织民团武装,张谔被推为总宣传。武装起义失败后,张谔被捕入狱,遭严刑拷打,因四川同志军抵达,得营救出狱。民国时期,张谔从事教育事业和赈灾工作多年。先后任略阳县高等小学堂学监、汉中十二邑联立中学堂国文教员、陕西省立第五中学筹备人之一、陕西华洋义赈会委员等职。张谔工隶书,也善楷书,且颇有成就,为陕西省著名书法家。其现存书法作品主要有汉中汉台石碑竹林阁序(隶书)和全国著名石碑稿诀,书释三块(楷书两块、隶书一块),均存汉中市汉台博物馆。
-
唐友德
唐友德(1913〜1983),羌族。四川省北川县墩上乡金龙村人。中 国共产党党员。1983年10月24日因病去世。
-
刘次枫
刘次枫(1875-1961),男,羌族,原名宗向,略阳县金家河人。18岁始入私塾,光绪三十四年(1908),毕业于陕西高等学堂。宣统元年(1909)5月回汉中,被聘为汉南中学堂教员兼学监。宜统三年(191),受省府委派到武昌、杭州考察蚕桑实业及农业大学情况,并赴上海为汉南中学堂购置教学图片、仪器。经于右任、邵力子介绍,于8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同盟会。
-
康炳熙
康炳熙(1874—1912),字朗轩,略阳金家河人。身材魁梧,性格刚直,长于口才,乡人尊称“康先生”。辛亥革命前夕,在西安师范学堂上学,加入同盟会并参加西安起义,1911年奉命回略阳筹划响应辛亥革命起义,组织民团武装,夺取清朝县衙政权。知县桂超利用谈话、送衣物等手段对其引诱软化,然其志未动。
-
何琨
何琨(1916-1948),男,又名岱泉、剑西,略阳城关人。擅书画。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为支部负责人之一。
-
成绪尔聃
成绪尔聃,男 ,羌族,四川省阿坝州人,现年38岁,大学学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业余文学创作,现为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阿坝州羌学学会秘书长。现供职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县文广新局,任副局长。
-
羌族信仰
羌族除一部分邻近藏族地区的信仰藏传佛教外,其余普遍信仰原始宗教,即万物有灵、多神信仰和祖先崇拜。神灵均以白石(白色石英石)为象征,被敬奉于山中、林地、屋顶和室内。一般在碉房屋顶四角供有五块白石,分别象征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树神。其中,天神地位最高,能主宰万物,祸福人畜。
-
羌族舞蹈
羌族舞蹈舞风古朴典雅,粗犷优美。主要分为自娱性舞蹈、祭祀性舞蹈、礼仪性舞蹈、集会性舞蹈四类,基本动作较为一致而各具特色。
-
羌族文学
民间文学主要靠人们世代口授和长期歌唱而传承,是羌族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题材广泛,有传说、寓言、故事、神话等,反映了羌族的历史、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是羌族珍贵的文化瑰宝。如,叙事长诗《木姐珠与斗安珠》歌颂了羌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反映了人们不畏神权,追求自由婚姻的美好愿望;英雄史诗《羌戈大战》,由序歌、羊皮鼓的来源、大雪山的来源、羌戈相遇、重建家园五部分组成,反映出古羌人在历史上曾有过的迁徙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