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裕固族语言文字
                        
裕固语主要有两种:一种称西部裕固语,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西部,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一种称东部裕固语,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东部,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 
                        裕固族饮食
                        
裕固族牧民的饮食以酥油茶、糌粑(裕固语叫“塔勒坎”)和奶皮子、曲拉(一种块粒状奶制品)等乳制品为主。每日通常是三茶一饭,即早晨、中午、下午各喝一次酥油奶茶,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吃一顿羊肉面片或米饭,有时也吃烤馍馍和烤花卷(习称“烧壳子”)等。
 - 
                        裕固族信仰
                        
裕固族在东迁以前信仰过萨满教和摩尼教。东迁后,裕固族改信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明末,裕固族建立起本民族最早的黄教寺院——古佛寺。清代,黄教在裕固族地区达到全盛。先后修建了景耀、康隆、转轮、莲花、明海、长沟、红湾、水关、夹道(系古佛寺迁移而来)等9个寺院,分布在各个部落,故有“什么寺院属什么家”的说法。这些寺院中,除康隆寺、红湾寺属青海广惠寺夏洛瓦呼图克图管辖外,其余均受青海互助县佑宁寺土观呼图克图管辖。
 - 
                        裕固族文学
                        
裕固族民间口头文学非常发达,包括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叙事长诗和民歌等多个种类。 民间故事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流传较广的有《莫拉》、《神箭手射雁》、《珍珠鹿》等。 最有名的叙事长诗的是《黄黛琛》,叙写了一位年轻姑娘在旧社会包办婚姻下的不幸遭遇。
 - 
                        裕固族丧葬
                        
裕固族人信仰藏传佛教,故其丧事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丧葬的形式因地而异,有火葬、水葬和天葬。
 - 
                        裕固族节日
                        
1、裕固族春节 2、裕固族剪马鬃节
 - 
                        裕固族建筑
                        
新中国成立前,为适应游牧生活,裕固族以帐篷为主要居住方式。裕固族帐篷是用牛毛或羊毛褐子缝制而成的。扎立帐篷,要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搭盖,多数坐北向南。坐向选定后,先用一根横梁及两根柱子将帐篷撑起来,再用四根木杆和绳子拉成四方形。
 - 
                        裕固族婚恋
                        
裕固族传统的婚姻习惯有正式婚姻与非正式婚姻两种形态。 正式婚姻,即男娶女嫁婚,婚礼仪式繁多而隆重。 裕固族的非正式婚姻主要指帐房戴头婚。
 - 
                        裕固族歌舞
                        
裕固族舞蹈,裕固族民间舞蹈。主要有集体舞、双人舞和男女独舞等,多在欢庆丰收时、喜庆节日期间、婚礼上、狩猎和宗教场合表演。集体舞一般以鼓乐和歌声伴舞,舞者排队或围成一个大圈,中间置以篝火或猎物,节奏或快或慢,动作或轻或重。双人舞主要表现割草、织褐子、擀毡等生活和生产劳动场面。男女独舞则以腾跳见长,有一定的技艺性和表演性。
 - 
                        裕固族服饰
                        
裕固族男子戴毡帽,穿高领的左大襟长袍,束红蓝色腰带,穿高统靴。 已婚妇女戴喇叭形白毡帽子(裕固语叫‘拉扎帽’),前缘镶有黑边两道,帽顶缀有大红彩络。过去妇女还戴有长带形头面,上面镶有各种饰品,构成图案式样。但头面很重,垂在发上对劳动和健康都有妨害,现在已经去掉。 随着时代的变化,裕固族男女平时大都以内地流行的服装为主,只有在重大节日或喜庆活动中才穿戴传统服饰
 - 
                        基诺族语言文字
                        
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攸乐和补远两个方言,方言间词汇差别较大。基诺语声母塞音和塞擦音有清无浊,擦音分清浊,有复辅音、腭化辅音、清化鼻音。韵母以单元音为主,复元音少,有鼻化元音和郑舌元音。
 - 
                        基诺族饮食
                        
基诺人做饭就餐均在竹楼二层的火塘周围进行,有一定的礼节和讲究。基诺族吃饭时首先要在火塘东侧献一点饭菜祭祀祖先和灶神,吃饭时全家人按顺序在火塘旁围蔑桌而坐,家长正对火塘,客人靠火塘而坐。给客人盛饭要少盛勤添。一般不兴给客人夹菜,因为他们认为若给客人夹菜,就好像意味着吃完夹的这些菜就不要再吃了,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 
                        基诺族信仰
                        
基诺族的宗教信仰处于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阶段。自然崇拜信仰万物有灵,世间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和鬼魂有关,人们得病、农业灾害等都因鬼魂在作祟,所以要杀牲祭鬼。但祖先崇拜居于重要地位,家内崇拜的家神是死去的父系祖先,寨内崇拜的寨神是死去的父系长老。祖先住在天堂,叫“生杰左米”,那里是极乐世界。
 - 
                        基诺族文学
                        
基诺族人民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许多寓意深刻,情节生动的故事。
 - 
                        基诺族丧葬
                        
独木棺,基诺族的传统葬俗。基诺族一般实行土葬,较早时用篾笆编棺,后来,通常用独木棺。制作独木棺时,全村男女出动,将一大树砍倒,取其一段,劈成两半,挖空中间,将死者置于其中,在自己氏族墓地内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