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资源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李雅婷

关键词: 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 大学生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

出版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21年3月1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系我国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最富有朝气活力的青年群体,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容易受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是错误思潮的影响。开展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便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时代课题和历史使命担当。本文在阐述了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历史溯源以及现实背景之后,从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挑战、面临挑战的原因以及对策思考等思路展开研究。当前,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明确,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为认同主动。但培育环境形势比较复杂、培育内容针对性待增强、培育方法融合性较欠缺、培育主体有效合力难成。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复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习俗存在差异、国外文化输入冲击等社会环境因素,理论研究重视度不够和培育实践重视度不够等学校环境因素,家庭成员的意识和家庭生活的环境等家庭环境因素,思想观念不清晰和培育认识不到位等学生认知因素。针对问题,逐一提出对策:针对国际国内舆论氛围“混杂性”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短效性”等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环境形势比较复杂的问题,从营造良好国际国内舆论氛围、构建高校意识形态长效机制等两个方面应对培育环境复杂性。针对尚未确立科学的培训原则和尚未明确适应的培训对象等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内容针对性待增强的问题,从基于科学培育原则的确立制定培育内容、基于适应培育对象的明确制定培育内容等两个方面提高培育内容针对性。针对线上线下联动不足和中外交流互动欠缺等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方法融合性较欠缺的问题,从增强培育的融合度、加强中外交流互动等两个方面增强培育方法的系统性。针对校内外联合培育严重不足和校内全员参与培育力度不足等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主体有效合力难成的问题,从高校和社会、家庭的外部协同,以及高校行政和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内部协同等两个方面推进培育主体协同性。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